我是Ray. 从事IT系统咨询设计与实施交付的项目管理工作已经有7年时间了。2012年秋天加入清晖会员,同年12月顺利通过PMP,之后一直被工作和生活推着走,辗转苏州和北京两个城市,三份外资企业乙方的工作,在大大小小的项目里兢兢业业的耕耘,一年四季天南海北的出差,没日没夜的加班,一到休息日就仿佛必须要用最挥霍的方式享乐才能得到一些慰藉,从来不曾认真规划过自己的职业发展路线。

直到去年春天跳槽到汽车行业甲方的业务部门,接管了信息系统的治理,脱离了具体构建系统的相对单纯的项目环境,开始处处需要运用综合技能灵活应变,突然间每天的工作沟通中会频频出现一些似懂非懂的词汇,范围蔓延从概念的产生到原型的设计开发交付到运维的整个产品生命周期,对话Product Owner的过程中缺少相应知识体系的支撑让我感到前所未有的自卑与惶恐。一下子醍醐灌顶,所谓的厚积薄发,恐怕再也无法仅仅凭借IT系统开发阶段沉淀的经验就能轻松应对了,如何存活,如何发声,如何证明自己的存在,如何胜任,终于该是沉下心来学习和规划自己转型的时候了。

关于预习:

报名是去年十一月底,但拖拖拉拉散散漫漫直到春节过后也一直没翻开书。直到开课前的一个月,才把书从抽屉里拿出来。一开始的战略章节是真的枯燥,所处working level也没有实战经验能够参照理解,纯靠填鸭式记忆,对这些生僻的词汇建立个感性的印象。清晖的班主任卢老师很尽责,每周都会不厌其烦的在微信里督促预习进度,惭愧得知班级同学有的已经读了好几遍书,距离开课前10天的我却连第一遍也还没读完,并且时常因为无法保障每天规律的阅读,读过的知识随着时间推移在渐渐遗忘,焦虑,不理解不运用不及时巩的知识真的会随着记忆曲线在大脑的内存里被其他需要费心思解决的事情一点一点挤出去。。。临近开课的一周,我改变了策略,根据本周课程安排,仅着重预习即将开课串讲的内容,只有两个章节,负担不重,有针对性的加深理解与记忆。之后在每一次周末开课前确保串讲内容占据记忆的鲜活区域,确保上课的效果。

关于上课:

选择清晖的原因之一是看中了它小班教学的优势,能投入更多资源和力量更精细得照顾到每个学员的体验。上课地点在酒店里,距离地铁站很近,上课的教室虽不大,按照小组随机分配座位,6人一组,共6组。我很幸运的被安排在第一排,不夸张的说,能看清讲师的睫毛和微表情。在得天独厚的地势上,因为预习不够充分的心虚,而拿出了最大的专注力,手机静音,扣放在桌上,身体始终转向讲师的方向,完全跟着讲师的思路走,勤记笔记,讲师每一个引发思考互动的停顿,我都会积极响应。清晖的课堂的氛围很好,每个小组都有响应互动的积极分子,虽然大家素不相识,时间久了也会建立起相互确认眼神的默契,不用顾虑是否答错。

于兆鹏老师带有天然的亲和力,有重点的展开举例,不照本宣科,白板上的板书总是很有条理,密密麻麻擦了又写,每写满一次,先前的知识点就又按照一种维度巩固了一次。散落在书本各页的知识点跃然脑中,形成一种整体的框架,像迷宫的地图,徐徐展开,一次又一次重复或者加强。

作为一个已经离开校园10年的准中年人来说,最深的体会是,千万别在课堂上玩手机,错过几句话之后,再起抬头,一部分地图画好了,板书只有关键词和逻辑符号,通关秘籍绝非只是拿到一份画好的图纸,哪怕你不是仅仅拍了照,即便你对着抄写一遍板书,只要你不参与图纸的绘制过程,你都很有可能完全不了解其中的地形地貌。

如果错过片刻,因为衔接困难,沮丧很可能会导致你最宝贵的专注力就此难以再长时间集中起来。而这专注力会帮助你与讲师和同学建立良性互动,从而产生的成就感会反过来再促进你的活跃度参与感,从而让你始终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享受这个过程,而不是沉默的做一个旁观的局外人。

关于复习冲刺:

作为一个准中年人,工作和生活中也总有接二连三的琐事阶段性占据你的主要精力,不用说工作很忙,客户很烦,就算不忙不烦,工作日8小时之内也很难拿出整块的专注时间用于复习。下班之后和周末节假日更是社交应酬逛街旅行刷剧,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纷乱繁杂的新鲜事总让你应接不暇,你会说,哪能沉下心来两耳不闻窗外事只顾学习?!你的同事朋友会说,真佩服你,我早就看不进去文字类的内容了。。。其实我认为这完全在于你究竟有多看重学习这件事,它的优先级排在哪里,如何更高效的做时间管理。

虽然清晖尚未像PMP课程一样开设NPDP相关的打卡小程序,但自己可以打卡的思维模式督促自己。每天早晨通勤路上,我插着耳机听TED英语演讲,用跟读唤醒大脑,激活自己。上午的工作结束后,我会在午间休息时间到来之前15分钟进入公司的focusing room自习,错开食堂就餐和电梯上下的高峰期,把前一天汇总的知识点温习一遍,再进入今天需要整理的知识点,阅读一句,同时把这句书本上的知识用ppt分区域和bullet point重新打字罗列在电脑屏幕上,加上预习的一遍就是三遍,再加上第二天午间复习的一遍就是四遍,很容易弥补预习看书时间不够的短板。错峰之后外卖或者食堂用餐,再用半个小时做相应章节的模拟题巩固已经整理的知识点。

下班之后,再错峰一个半小时去坐7点30的末班班车,避开了排队等车和下班高峰期的堵车造成的时间浪费,做模拟题和滚动复习错题。把刷社交媒体的时间固定在下班通勤的路上和睡前的混沌迷离的非高效时间里。全部汇总过一遍的知识点排版在两张A4纸上,节省翻书的时间做题时便于查找。并且再将每个考点的标题整理成易于携带的小卡片,任何零碎时间都可以掏出来随机翻到一页回忆提醒自己,假如记不清,标记下来就是薄弱的环节,以此不断有针对性的循环来减少薄弱点。

每天几乎都是那层楼最晚离开的,从落地窗看得见夕阳,渐渐的华灯初上。

每天如果自律的做到以上,便可奖励回到家之后刷一集综艺或者看一场电影,如此坚持,每天三小时的学习时间并不意味着头悬梁锥刺股的熬夜苦读,提高效率调整好学习的状态专注才是关键。

关于考试:

清晖为学员设置了适合不同阶段的模拟题,不是一股脑的题海战术,而是分学习进程和难度循序渐进。模拟题的题干有50%以上都只有半行一行,纯考概念,只要不混淆,熟悉每个概念的关键要点,可以说答题驾轻就熟,准确率可以达到90%以上。我曾一度过于自信的放松了警惕,怀疑这门考试因为进入中国时间不长,每套模拟题大面积出现重复原题,会不会考试也就是这些题库里这些车轱辘题来回来去,不用读完就能条件反射出答案的概念而已。

错了!!还好个性一向谨慎的我并不敢掉以轻心,考前特意请了周五一整天年假,在家串连所有知识点,查漏补缺,翻小卡片,重新读串讲讲义,重新做一遍错题。

请大家真的不要抱有考试时会出现模拟题原题的侥幸心理。实践证明,考试时真的一道历年原题或模拟题都没出现。今年的出题教研组真的有够狠,场景题覆盖了75%以上,跟PMP一样出现了大段的阅读场景,而且出现了10道左右计算题,讲真既没有带计算器也对相应的知识点毫无准备。。题型翻天覆地的大改版让人始料未及,非但没有足够的时间检查,以往做完200道练习题模拟题我只需要50分钟,在考场上竟然还剩半小时的时候我还有40多道画着圆圈表示不确定的题干没有来得及仔细分辨。。。不要乱了阵脚不要慌张,平均分配其余题目需要占据的时间,草稿纸上记录一下需要再仔细思量的题目编号,按照从易到难的几个等级分别记录,涂完所有答题卡之后返回头逐一攻破。

草稿纸上分档和标记都是为了在交卷前以最节省时间的方式估分,否则,相信我,你会在等待成绩的一个多月里感到异常难熬。当然了,也千万不要等到最后一刻再涂答题卡,你很可能不够时间集中涂答题卡的。

检查!检查!检查!检查答题卡,串行或者涂错答题卡的失误可就太冤枉了。

清晖的班主任卢老师一直在考场外殷切等候,备有零食和矿泉水。出考场同学们哀嚎一片,纷纷表示场景题好难。。哭哭。。。

虽然我也一样感到发挥失利,低估了题目的难度。但恢复理智和平常心之后,回头想想,假如学习过程中有类比真实的工作中的案例联想思考和总结过,你就不满发现,其实生活中处处都是场景题。每个人都可以把自己当成自己的产品,用产品管理的知识框架和精雕细琢的理念塑造自己,管理自己

总结:

估分160左右,得分160。不算高分,但这两个多月的历程使我成长,使我思考,使我敢于突破舒适区尝试新的未知领域,在职业的困境中更笃定、更有信心,分数不是终极目标,学习才是。

学习是个很寂寞的过程,需要专注自律和投入充分的时间和可能枯燥的重复。当你将所学知识灵活运用到工作和生活中去,就会产生乐趣。比如当你画ppt汇报一项任务的进展和成果时,你很有可能需要用到PESTLE分析来讲述宏观的背景,很有可能需要用到产品的三个层级来有层次的讲述它的优势,进而对竞争者构成降维打击。。。知识体系的建立帮助你在工作和生活中更有策略更有逻辑的处理问题,成为更理智更可靠更好的人。学习不会辜负你,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困难会变成礼物,吃过的苦将会照亮你前进的路。加油!